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甘肅省以“四個著力”積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2023-09-01 09:36:00
甘肅省教育廳
作者:

  甘肅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著力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培育“大師資”、深挖“大資源”,推動思政課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努力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建設“大課堂”,著力完善育人體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思政課”建設工作,先后出臺《甘肅省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甘肅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政策體系。深入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持續(xù)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指導高校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完善思政課必修課和選修課課程體系。在10余個行業(yè)部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普及、工業(yè)文明教育基地以及博物館、科技館等中,首批遴選9大類73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積極開發(fā)現(xiàn)場教學專題,開展實踐教學等,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2023年5月,省教育廳聯(lián)合有關省直部門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舉辦“大思政課”建設工程啟動儀式系列活動,全省所有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集體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凝聚上下協(xié)同、齊心抓好“大思政課”建設的思想共識。

  搭建“大平臺”,著力夯實育人陣地。成立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遴選146名專家學者組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專家委員會,充分發(fā)揮“智囊團”的作用,積極為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開展針對性指導,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一體化備課平臺,組織開展集體備課100余場次,不斷提高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持續(xù)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建成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1個、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5個,培育省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13個。通過選派專家講座輔導、師資手拉手結對、集體備課研討、課程交流提升、教學資料支援、科研項目聯(lián)合申報等多種方式,探索開展省級重點馬院對口支援6所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動全省高校思政課建設水平整體提升。

  培育“大師資”,著力建強育人隊伍。聚焦發(fā)揮專職思政課教師“主力軍”作用,指導高校加強思政課教師的選聘和引進工作。建立省領導聯(lián)系高校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深入高校講“形勢與政策”課,制度化、常態(tài)化推動高校領導班子成員講授思政課,年均授課1000余場次;從全省“五老”、先進模范、專家學者、道德模范中聘請思政課兼職教師75名,建立健全先進人物經(jīng)常性進學校作報告的長效機制,著力打造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shù)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構建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思政課教師培訓體系,落實思政課教師3年一輪的培訓要求,不斷優(yōu)化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培養(yǎng)舉措,努力提升思政課教師的育人能力水平。截至目前,建成國家級和省級思政課名師工作室71個。

  深挖“大資源”,著力提升育人實效。實施大中小學“紅色基因傳承行動”,充分利用區(qū)域紅色資源,建立53個紅色基因研究中心、477個紅色基因傳承基地,先后組織開展主題宣講、電影展播、社會實踐等活動4.6萬余場次,吸引師生2900余萬人次參與。組建博士生宣講團、優(yōu)秀教師講師團、大學生骨干宣講團等,依托區(qū)域豐富的紅色史料、紅色故事、紅色案例等,廣泛開展宣講巡講活動,進一步引導廣大師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組織開展“線下重走長征路”實踐研學、大學生“四史”暑期社會實踐、重溫總書記足跡等系列活動,推動思政課教學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緊密圍繞時事熱點,組織開展紅色經(jīng)典誦讀比賽、學習強國“高校杯”知識大賽、思政精品微課展示、“我心中的思政課”大學生講思政課、全省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暨優(yōu)秀思政課程觀摩等主題活動,不斷豐富思政課形式和內容,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站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