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工資占我們工資比例的一半以上,這部分工資一般都是研究人員想辦法解決,以前這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蒲薪涃M管理新規(guī)調整了間接經費的比例后,我們發(fā)績效工資就有了更多經費,對我們而言是很好的激勵。”看到《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中間接經費比例提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感慨道。
不僅是陳學雷,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深切感受到,這些年來,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的比例越來越高了。
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透露,初步匡算,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科研項目經費中用于“人”的費用可達50%以上,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組合拳”出擊 激勵科研人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
“從廣義上說,激勵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激發(fā)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一個是減少職工的不滿情緒和消極行為?!敝袊茖W技術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科技治理與人才研究所研究員石長慧說,顯然,《若干意見》這兩方面都做到了。
石長慧所在的課題組于2020年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32.4%的中央級科研院所和“985”高校的科研人員認為,花在科研財務報銷方面的時間太多了。
“《若干意見》出臺前,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經常聽到科研人員‘吐槽’科研經費不好花,報銷手續(xù)繁雜。”他指出,《若干意見》著重減輕科研人員事務性負擔,全面落實科研財務助理制度、改進財務報銷管理方式等,讓科研人員更多地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活動,提高工作效率。
在給科研人員減負松綁的同時,《若干意見》也亮出了實實在在的激勵舉措。“如提高科研項目的間接費用比例,間接費用可以全部用于績效支出等?!笔L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體現(xiàn)了國家對科研人員智力勞動價值的認可,體現(xiàn)了增加知識價值的收入分配導向,有利于激發(fā)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目前,科研項目資金用于“人”方面的支出主要有兩項。一項是“勞務費”,用于沒有工資性收入的研究生和項目聘用人員等,并無比例限制。另一項是“績效支出”,用于對科研人員的激勵,由單位在間接費用中統(tǒng)籌安排。
針對間接費用比例偏低、激勵作用有限等問題,《若干意見》打出“組合拳”,激勵科研人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
歐文漢指出,在經費來源方面,做到“有錢可以發(fā)”,項目承擔單位可將間接費用全部用于績效支出,并向創(chuàng)新績效突出的團隊和個人傾斜;在經費使用范圍方面,實現(xiàn)“有錢應該發(fā)”,如科研項目聘用人員的“五險一金”均可從科研經費中列支;在績效工資總量管理方面,防止“有錢發(fā)不出”,中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è)績效工資水平實行動態(tài)調整等。
瞄準痛點 間接經費比例調整成亮點
陳學雷表示,科研經費管理新規(guī)瞄準了研究人員在科研工作中的痛點。事實上,中國科學院系統(tǒng)很多研究單位主要的經費來源就是所謂的縱向經費,也就是國家撥下來的這些錢,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如果沒有經費支撐,實際上支付科研人員的工資都成問題。
對此,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阿儒涵分析,在目前主要以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為主的三元工資的體系下,穩(wěn)定撥款部分可以解決基本工資+部分崗位工資,部分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則要通過項目間接經費或其他渠道解決,例如橫向經費等。
“對大多數(shù)國立科研機構和大學以承擔縱向項目為主的科研人員來說,科研項目間接經費中的績效部分就是其部分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的唯一來源?!卑⑷搴徽Z道破關鍵。
“此前,間接經費的比例不算高,能給科研人員發(fā)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比例被限制得很死,在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方面,我們壓力很大?!敝锌圃焊吣芪锢硌芯克芯繂T張雙南坦言,間接經費比例的調整,是科研經費管理新規(guī)的一大亮點。
張雙南介紹,中國科學院作為事業(yè)單位建立崗位績效工作制度后,科研人員的工資由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三部分組成。其中,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在科研人員的工資收入中所占比例較大,可以達到50%以上甚至70%—80%?!耙簿褪钦f,科研人員有一半以上的收入得自己想辦法,所以我們的壓力非常大?!睆堧p南直言。
對此,《若干意見》亦有相應落地舉措——提高間接費用比例。500萬元以下的部分,間接費用比例從不超過20%提高到30%,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從不超過15%提高到25%,1000萬元以上的部分從不超過13%提高到20%;對數(shù)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間接費用比例進一步提高到不超過60%。項目承擔單位可將間接費用全部用于績效支出。
“這次間接經費的比例提高,意味著我們可以從項目經費中拿出更多的崗貼和績效,給科研人員發(fā)工資。對我們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喜訊,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睆堧p南說。
但同時,張雙南也表示,依靠競爭性項目經費解決科研人員的主要收入,會使很多科研骨干為了爭取項目疲于奔命,并不利于科研骨干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chuàng)新中。
長期研究科研經費管理的阿儒涵對此深有同感,“期待構建更加完善的科技資助體系,并對整個科研人員的薪酬體系做更深層次的改革?!?/p>
值得關注的是,《若干意見》對此亦有相應考量,比如,圍繞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和前沿科技領域,遴選全球頂尖的領銜科學家,給予持續(xù)穩(wěn)定的科研經費支持;借鑒承擔國家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科研人員年薪制的經驗,探索對急需緊缺、業(yè)內認可、業(yè)績突出的極少數(shù)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等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站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