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美國中學心得
2025-07-21 11:58:48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訪問 美國中學心得
國高等教育世界聞名,但是中國人對美國基礎教育的看法卻有著很大的分歧。中國的基礎教育是 “ 學多悟少 ” ,美國的基礎教育是 “ 學少悟多 ” 。很多家長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比較好,因為學習的基礎知識較為扎實,去美國留學還是等到大學再說;但是也有部分家長認為美國高等教育那么好,基礎教育怎么會差,學習知識還是要活學活用。
到底什么年齡出去留學,對孩子的發(fā)展更好?
六年前的美國,那時我們對美國課堂中各種新鮮事感興趣,回來后,我們就借鑒他們,進行了基于課程的學校形態(tài)的變革,受到了廣泛關注。
六年后,我們再去美國,我?guī)е容^中美教育利弊的意圖,看看我們究竟差在哪里,哪些是我們可以繼續(xù)保留的,哪些是我們需要改變的?那些第一次參訪時沒有看見的、教育中隱形的東西,比如——
怎么把學生變成獨立思想者和終身的學習者?
學校和課堂怎么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
美國的教育體系為什么能培養(yǎng)出世界級的人才?
在基礎教育階段,他們對這些人做了什么,沒做什么?
到目前為止,我們參訪了一所私立學校,三所公立學校,我們參訪的 Chatham 學校據(jù)說這是新澤西最好的公立學校,其間,我總共聽了 12 節(jié)課,包括英語、法語、中文、數(shù)學、 AP 數(shù)學、生物、戲劇、歷史、 AP 歷史、時事政治、建筑、烹飪、體育等。作為歷史咨詢師,之所以跨學科聽課,主要是希望采集的樣本有普遍性,避免局限在文科而以偏概全。
美國課堂真實感想:課堂知識容量小且不落實,感覺學生學到的東西很少。
體育課上咨詢師沒教孩子東西,只是玩了一個游戲,缺乏體育技能的教育,在北京,這樣的體育課是不合格。的確,我也只看到一百多名孩子在體育場里玩得很開心,咨詢師只是游戲的組織者而已,的確沒有落實體育技能的教學。
地理課講的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自然環(huán)境,咨詢師設計得很好,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否宜居作為切入點,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順便就帶出了該地區(qū)的氣候、地形、農業(yè)等相關知識。這個設計真的很棒,學生們討論也非常熱烈, 70% 的學生都曾至少發(fā)言一次。不過,同樣“遺憾”的是,咨詢師沒有梳理和總結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地理知識,學生學習得不夠系統(tǒng),還是感覺欠缺落實。
數(shù)學課的落實就更差了。整個一節(jié)課講了一個求直角三角形邊長的題,屬于我們小學四、五年級的數(shù)學題,結果這幫美國初中生(七年級)忙活了一節(jié)課。場面很熱鬧,又是討論,又是上講臺去演算,看起來大家興趣盎然,但沒有干貨,沒有落實。
這三節(jié)課看下來,我們發(fā)現(xiàn),美國的課堂幾乎沒有知識和技能落實的環(huán)節(jié),咨詢師講得高興,學生學得開心,僅此而已。當天,我很得意地發(fā)了一個朋友圈:“第三節(jié)七年級數(shù)學,就這么一個破題,鼓搗了一節(jié)課,還是高層班,結果,大部分學生還做錯了,感覺美帝數(shù)學教育不咋樣?!?/p>
那兩天,我們自信心爆棚,感覺中國基礎教育很不錯嘛!
中國的基礎教育真的優(yōu)越于美國嗎?說實話,我心里并不踏實。
接下來我們又聽了高中的課,幾乎都是同一個毛病,不落實。
要知道,這是新澤西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而新澤西在美國屬于發(fā)達地區(qū),在我看來,與我曾去過的洛杉磯排名第一的西湖高中相比, Chatham 的高中更優(yōu)秀,師生素質更高,可以這樣說,在美國的公立教育體系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標桿地位。
這所優(yōu)質高中的課堂又是怎樣的呢?上午我先聽了一節(jié)法語高級班的課。這是一節(jié)純粹聊天的課,一半時間用法語,一半時間用英語。一節(jié)課下來,既沒有教語法,也沒強化詞匯記憶,感覺空蕩蕩的,啥也抓不住。
接著聽了一節(jié)生物課。這節(jié)課主要講一個問題,為什么細胞會裂變而不會無限膨脹?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一個簡單實驗中,用刀切出正方體。與其說是實驗,不如說是簡單的手工。于是,學生們嘻嘻哈哈地按照咨詢師的要求做了實驗。
我們聽課的咨詢師皺起了眉頭,覺得解釋這個問題完全沒必要浪費這么多時間,如果我們咨詢師來講的話,十分鐘就講清楚了。
就這個問題,我們與美國咨詢師進行了交流,為什么不用這種更高效的教學方式?對此,美國咨詢師回復是,他們以前也會象我們這樣教學,但現(xiàn)在不會了,因為他們覺得學生動手參與和學習興趣更重要。
美國課堂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不遺余力。
美國課堂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不遺余力,不惜犧牲了難度和落實程度。
這讓我們困惑,一方面,他們的課堂象烏龜,又笨又慢,似乎不是好的課堂;另一方面,我們沒有看見厭學的學生,沒有看見課堂打瞌睡、玩手機的學生,所有這些讓我們中國咨詢師感覺低效的課堂,學生積極性卻都很高。
“讓教室成為學生愿意呆的地方”,不經意間,人家實現(xiàn)了。這點太重要了!
從短期來看,知識越落實,學生基本功越扎實,學業(yè)進步越快。換句話說,在單位時間內,中國式的教育畝產量更高,如果截取中學某一階段來進考試,中國方式肯定戰(zhàn)勝美國方式,對此,我的同事們心理非常有底,非常自信。
但是,風物長宜放眼量,如果把教育拉伸到一個人一生的時間來看,那我們的學生在出發(fā)階段的領先地位,很快就會喪失掉,美國學生會逐漸超過我們而把我們甩在身后。所謂拉長人生來看基礎教育,說的其實是學習是否具有持續(xù)性的問題,即學生能否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問題。
的確,美式教育內容大多比中國膚淺(某些 AP 課程除外),特別注重呵護學生學習興趣。從美式課堂走出來的學生,可能考試成績不如我們,但他們不會考完后撕書、燒書,然后從樓上天女散花般的撒下來。
我們的學生看起來很優(yōu)秀,考試也出色,但考完后恨不得從此告別學習,基本不具備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興趣,仿佛學習只是階段性的使命。這就麻煩了,你停下來不動了,而人家卻持續(xù)的向前進,當然,你就很容易被別人超過去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妨礙中國孩子成為終身的學習者呢?
首先是制度性因素。高考體制讓學習變得功利;其次是文化因素,傳統(tǒng)文化推崇踏實、這種導向放在教育背景下,就變成了鼓勵落實的做法。
長期以來,我們對落實無條件的肯定,現(xiàn)在到了要好好反思的時候。
所謂落實,就是教師要控制學習結果,保證其質量,保證知識和技能被大多數(shù)學生掌握并能運用。這聽起來并沒有問題,實際上,過分強調落實是以傷害學習興趣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為代價的。從根本上來說,落實,是十分功利、十分無趣的一件事情。
在看一部精彩的電影之前,如果你被要求做以下事情:
1 、找出這部電影有多少處用了特技
2 、這部電影的結構有什么特色
3 、這部電影讓你發(fā)笑的地方有幾處……
這些問題還不算難題,但當你帶著落實任務的使命看電影時,你還有看電影的興趣嗎?至少興趣大減。而這部電影原本是精彩的,是你感興趣的。我相信,一旦看電影被要求落實完成任務,電影院遲早變得空空蕩蕩。
作為教師,我們見過太多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學生,但他們往往缺乏靈動、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樣一來,我們就陷入到了矛盾的處境中,一方面我們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允許學生有知識上的漏洞,追求盡可能掌握學過的全部知識。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比如,你選擇了重視細節(jié),以細節(jié)決定成敗作為人生座右銘,那么,你就不大可能具有恢弘的視野和戰(zhàn)略眼光,也就是說,有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人,往往并不注重細節(jié)。
當然,也有極個別的人物能夠將兩種不兼容的品質完美的集于一身。但教育不能為極小概率事件而努力。
落實的意義在于短期之內看見學習的效果,而美國教育不著眼于一時之得失,看得更加長遠。
中國教育的困境,主要是我們太貪婪,什么都想要——
我們既要基礎扎實,又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力;
我們既要教育均衡、又要培養(yǎng)杰出人才;
我們既要限制補課,又要以升學率來評價學校和咨詢師。
我們始終沒有敢于放棄的勇氣,更沒有把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理清楚,從而,缺少一個堅定不移、始終如一的價值追求。
>>免費領全球留學白皮書,了解各大學報考條件、費用、開學時間、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