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教育在線高招調查報告

恢復高考40周年歷史回顧

恢復高考4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xiàn)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飛躍。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我國高等教育在校生86.7萬人,到了2015年,我國高等教育在校人數(shù)3700萬人,增長超過了42倍。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位居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和人才選拔培養(yǎng)的需要,高校招生考試制度也一直在適時作出調整與變革。

1977年8月,鄧小平在一次有40多位教育界著名人士及官員參加的會議上決定:立即恢復高考。高考在當年12月9日、10日兩天進行,參考者有工人、干部、下鄉(xiāng)及返城青年,十多年的高中畢業(yè)生。著名的“老三屆”畢業(yè)生就誕生在這個時候。據統(tǒng)計,當年報考人數(shù)570萬,錄取人數(shù)27.2萬人,錄取率4.8%。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規(guī)定在中央部門或國防科工委系統(tǒng)所屬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實行面向農村或農場、牧場、礦區(qū)、油田等艱苦行業(yè)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規(guī)定:可以從參加統(tǒng)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數(shù)國家計劃外的自費生。一向由國家“統(tǒng)包”的招生制度,變成了不收費的國家計劃招生和收費的國家調節(jié)招生同時并存的“雙軌制”。同年,從美國引進標準化考試,并于當年首先在廣東省進行了英語、數(shù)學兩科的試點。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總體趨勢向減少高考科目方向發(fā)展。先是將理科7門、文科6門各減為3+2共5門,上海則實行3+1方案。同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

1989年8月,國家教委決定將標準化考試逐步在全國推行。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并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yè)也實行收費,招生并軌改革完成。

1999年,擴大高校招生規(guī)模,并揭開了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開始推行“3+X”科目考試方案。廣東省率先開始在高考科目設置和考試內容上進行改革。目前全國大多省區(qū)市均實行了“3+X方案?!蓖?,高考網上錄取開始全面試點。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進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

2001年,教育部出臺新政策,允許25周歲以上公民參加高考,徹底放開高校招生的年齡限制。同年,江蘇省3所高校率先實行了“自主招生”的試點工作。

2002年,歷經3年試驗后,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歷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實現(xiàn)了網上錄取。

2003年,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同年,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實施了20多年的7月高考制度終于迎來變革,高考時間提前1個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個別省份會有所延長,如江蘇、廣東),高考告別酷暑。

2004年,教育部大幅度擴大了分省自主命題的范圍,當年9省市一起開始分省命題探索。

2005年,海南高考狀元李洋“夢斷清華”引發(fā)對“高考移民”及“高考公平”大討論。

2007年,山東、寧夏、廣東、海南4省區(qū)作為全國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首批實驗區(qū),迎來課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同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師范生免費教育重返大學校園。

2008年,江蘇高考改革,實行“語數(shù)外”統(tǒng)一高考加學業(yè)水平考試“七選二”模式。內蒙古自治區(qū)“動態(tài)排名精確定位”網上錄取模式初步成熟。

2009年,江蘇、福建、安徽實行“語數(shù)外+綜合”考試模式。綜合含“文綜(政史地)”,“理綜(理化生),高考開始步入“3+綜合”時代。

2011年,開始清理和規(guī)范高考加分政策。

2014年9月,國家頒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一輪全新,系統(tǒng)的高考改革啟動,浙江、上海率先試點。

2014年12月,教育部陸續(xù)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guī)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6年,根據《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擴大了高考統(tǒng)一命題試卷地區(qū)范圍,全國26個省市用統(tǒng)一命題的試卷,分別為甲乙丙三類試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五省市仍自主命題。

eol.cn簡介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聲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證140769號 | 京ICP備12045350號 | 京網文[2017]10376-1180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236號
版權所有 賽爾互聯(lián)(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